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0:19:27  浏览:94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 等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

1990年9月8日,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据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报告,深圳市不断发生因为商业、贸易纠纷,一方当事人以绑架、扣押人质等非法拘禁手段逼迫另一方当事人偿还债务的案件。据对一九八九年发生的十二起此类案件分析,属于深圳市内人员搞的四起,广东省内其他市县人员、外省区人员到深圳市搞的各四起;其中企业人员擅自搞的七起,有公安、检察人员参与的五起;被绑架、扣押的企业负责人和职员七人,港商四人,个体户、当事人家属各一人。这十二起非法拘禁案件,有三起已由检察院立案侦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汪奇、林世海等人非法拘禁案。一九八八年九月,深圳银河电子工贸公司与兰新无线电厂签订了一份购销录像机芯合同,银河公司收取定金一百九十九万余元。尔后,兰新无线电厂因无法履行合同而向银河公司提出终止合同。在双方对终止合同后的定金处理问题尚未达成协议时,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兰新厂委托深圳市天达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汪奇代表该厂处理退款事宜。银河公司认为与天达公司没有贸易经济关系,不同意将定金退给天达公司。在此情况下,汪奇等人雇请林世海等三名无业人员,于一九八九年二月十七日下午以做生意为名将银河公司业务员郑少伟骗出,并用汽车将他劫持到广州珠江宾馆。在林世海等人胁迫下,郑少伟打电话通知银河公司划拨四十二万元给天达公司。次日下午汪奇的女儿和出纳员到银河公司办理了划拨手续。二月十九日上午汪奇到珠江宾馆拿出事先拟好的划拨协议书,逼郑少伟签了字,随后将郑押回深圳放出。
二、王兴、姚昌生非法拘禁案。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九日晚,江西省南昌市五交化公司交电大楼经理王兴为了向秦皇岛公司索要拖欠的五十多万元贷款,在深圳市伙同姚昌生(江西省人,刑满释放无业人员)等人,冒充公安人员,将经济合同担保人中电大鹏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副经理乔春宝劫持上人货车,连夜开往南昌,先后拘禁于青山湖宾馆、钢氨酒家等处。接着,王兴几次打电话给中电深圳工贸公司(中电大鹏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的上级单位)领导,以乔作为人质要挟还款,遭到对方拒绝。王兴达不到目的,便于七月二十七日把乔作为“诈骗分子”交南昌市青云谱公安分局治安队审查,而交电大楼所处地域并不属该公安分局管辖。后来在公安部、江西省公安厅的干预下,青云谱公安分局于八月十九日将乔释放。
三、徐克明非法拘禁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湖北省华丰国际贸易公司,深汉电子公司联营部经理徐克明,与深圳市福特公司开发部负责人沈川、湖北省沙市冰箱厂签订组装、购销东芝电冰箱一万台的经济合同三份。这些合同三方均未履行。徐克明在无货源的情况下,于一九八八年三月至五月先后与中南电子器材公司等六个单位签订出售七千台电冰箱的合同,将收取预付定金四百三十六万多元交给了福特公司开发部,该部负责人沈川携这笔款潜逃,至今下落不明。为此,湖北省华丰国际贸易公司,深汉电子公司联营部于一九八八年六月向深圳市法院起诉,要求福特公司返还这笔款。深圳市中级法院和广东省高级法院于同年八月三十日和十二月二十五日分别作出一审和终审判决,判处福特公司返还四百三十六万多元,并偿还银行贷款利息。但是,徐克明却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写了一份要求武汉市公安局协助向荣晖公司经理刘黎然(荣晖公司是福特公司的上级公司,刘与此合同纠纷无关)追款的报告。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武汉市公安局治安处宋晓宪科长等三人拿着徐克明的报告和市公安局领导的批示到深圳市,找徐克明等人商议追债事宜。四月三日,由徐克明等人将刘黎然诱出,在武汉市公安局治安处人员的协助下,用面包车把刘劫持到广州,住进东方宾馆,次日乘火车押回武汉。接着拘禁在湖北省经贸厅招待所,由国贸公司派了四人轮流监守。四月十四日,刘乘看守人员不备之机逃出,经徐州等地迂回逃回深圳市。
其余九起案件,多数已对有关违法违纪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或作了适当处理,决定不再立案侦察;有的还在继续调查,待查明全部情况后再决定是否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类似上述非法拘禁案件,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这类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签订合同时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草率行事,以致发生经济纠纷或上当受骗,由于有些地方对这类案件不能及时处理,有关的违法犯罪人员逍遥法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有些受害人为了追索欠款,便采取非法绑架、扣押人质的手段。还有的经济纠纷案件虽经人民法院判决,但不能切实执行,也使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自行解决。其次是一些地方的公安、检察机关在处理经济纠纷案件时,片面保护地方经济利益,超越职权范围,对本属于经济纠纷的案件,却以查处经济犯罪为名,采取非法拘禁当事人的手段,帮助一些单位和个人追索债款。这些违法、违纪的做法,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应引起各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足够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止和纠正。
一、各地公安机关要严格执行一九八九年三月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的通知》(〔89〕公(治)字30号),不得受理经济纠纷案件,严禁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以收审、拘押人质等非法手段插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如遇有投诉,不能立即判明案件的性质是属于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的,可以做必要的调查了解,但不得随意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措施;明确案件性质后,对属于经济纠纷的案件,应当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各地人民检察院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查处在商贸活动中以绑架、扣押人质等方法逼还债务非法拘禁他人的案件的通报》(高检法发字〔1990〕第2号),严禁检察机关和检察干部以任何形式为企事业单位追索债务而直接办理诈骗、投机倒把等非自侦案件,不得非法绑架、扣押人质。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起诉。
二、对以绑架、扣押人质等方式逼还债务、非法拘禁他人的案件,公安、检察机关一定要严格依法查处,尤其对公安、司法人员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或冒充公安、司法人员非法拘禁他人的,要依法从严查办,以确保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
在查处绑架、扣押人质等非法拘禁他人案件的同时,对产生的其他问题也应做认真处理。如属于经济纠纷案件,应当告知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或其他主管机关解决;如属于经济犯罪,则应当由有管辖权的公安或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坚决打击诈骗等经济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一旦发现正在发生的非法绑架、扣押人质或拘禁他人的案件,要立即设法解救出人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意外,然后再区别性质、情况,移送主管机关查处。
四、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严格依法办事,预防和制止非法拘禁案件的发生。对那些情节恶劣、已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处理结果,以挽回影响,并广泛宣传法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勇于同这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烟台市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

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


烟台市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

(2004-01-29 烟台市)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上市交易活动,搞活房地产市场,促进存量住房的流通,满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根据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已购公有住房,是指我市城镇居民和职工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规定购买的原有公有住房。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城镇居民和职工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政策规定,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价格购买的住房(含安居工程和集资合作建设的住房)。本办法所称上市交易,是指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及其附属设施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依法买卖、互换、赠与、继承、析产、典当、租赁、抵押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内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以下简称已购住房)首次上市交易的管理。
  第四条 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已购住房上市交易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县市区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县市区辖区内已购住房上市交易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已购住房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除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规定限制上市交易的外,任何单位不得限制上市交易。

第二章 上市交易条件与程序
  第六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必须经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已购住房上市交易审批表;
  (二)房屋所有权证书;
  (三)身份证和户口薄;
  (四)共同居住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家庭成员签署是否同意出售意见;
  (五)原售房单位签署同等条件下是否保留优先购买权的意见并盖章;标准价购房的,应与原售房单位签定收益分配合同。
  房屋买卖的需提交买卖合同;互换的需提交互换合同;已抵押的需提交抵押权人书面同意证明;赠与的需提交赠与人出具的赠与书;继承的需提交被继承人的遗嘱或法定继承人的书面资料;析产的需提交析产单;典当的需提交典当契约。
  第七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向房屋所在地的房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已购住房上市交易审批表;
  (二)房产管理部门对上市交易审批表进行审核,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三)批准后,当事人双方签定合同并办理公证;
  (四)当事人双方持批准文件和合同15日内到房产交易机构办理房产交易手续;
  (五)自受让人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30日内由受让人持房屋所有权证书到房屋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已购住房不得上市交易:
  (一)所有权有纠纷的;
  (二)已被列入拆迁公告范围内或经鉴定为危房的;
  (三)法院依法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四)已抵押、典当但未经抵押权人或出典人书面同意的;
  (五)所有权共有的房屋,其他共有人不同意出售的;
  (六)擅自改变住房使用性质的;
  (七)违背房改政策规定多购住房或已购住房又租住执行政府定价的公有住房,且未按有关政策规定退房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限制或其他不宜上市交易的。

第三章 交易税费征收的种类及标准
  第九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相关税种按下列标准征收:
  (一)已购住房居住超过1年的上市交易时,免征营业税;居住不足1年的上市交易时,营业税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征收;
  (二)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契税暂按交易额的1.5%征收;继承、析产的免征契税;
  (三)已购住房上市交易时,暂免征土地增值税;
  (四)已购住房上市互换的,视为买卖,免征营业税,契税暂按互换差价的1.5%征收。房屋互换价格以房地产管理部门指定的有房地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的价格为准(下同);
  (五)已购住房因赠与、抵押、典当而发生权属转移的,视同出售。受赠人、抵押权人、承典人为自然人的,契税暂按评估价格的1.5%征收;受赠人、抵押权人、承典人为法人的,契税按评估价格的3%征收;
  (六)已购住房上市交易时,印花税按交易额的0.5‰向交易双方分别征收;房产证印花税按每证5元向持证人征收。
  第十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后,1年内再按市场价格购买住房,视同产权互换,契税按互换规定征收。
  第十一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按交易额的0.5%交纳交易服务费,交易服务费由交易双方分摊。
  第十二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由受让人按成交价格的1%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出售人暂不缴纳所得收益。
  第十三条 已购住房上市交易实行价格申报制度。具体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议定。申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屋所在地的房产管理部门应指定有评估资质的评估部门进行评估,税费收缴基数以评估价格为准。
交易双方当事人对评估价格有异议的,可自接到评估价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房产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房产管理部门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四条 按照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将不准上市交易的已购住房上市交易的(含私自交易的),由房屋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责令纠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将已购住房上市交易后,不得再向单位或政府要求解决住房;不得再租住公房;也不得再按房改政策规定购买公房和购买享受政府优惠政策所建设的住房。
  第十六条 按照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非法租住、购买公房和政府优惠政策所建住房的,由房屋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责令退回已租、购住房,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或按房屋所在地的商品住房价格补交房款,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严禁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否则,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涉税规定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原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吉林省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原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松原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松原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总 论

  1.1 规划编制意义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规划,对于保障我市环境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推动我市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安全和防护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吉林省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纲要》、《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划》,《松原市蓝天碧水绿色工程规划》、《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松原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3 规划编制原则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发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以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强化环保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核心,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2)突出政府主导,明确环保事权
  紧紧围绕环保部门的主要工作,突出政府职能,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环保部门监督协调,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并通过指标和任务对企业、市场、社会作指导性要求。
  (3)实事求是,合理规划目标任务
  充分考虑市情和发展阶段,从环保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出发,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指标要有可操作性,规划任务要有针对性,政策和措施要有可行性。
  (4)统筹区域推进,突出重点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重点工程建设,分期推进,保持连续,逐步提高。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环境问题作为优先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市整体与局部共同努力,集中力量办实事,力争取得实效。



  (5)加强协调,注重衔接
  规划本着与“十五”期间的我市环保计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地方环保规划及重点领域环保专项规划相衔接,与省和市“十一五”期间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相协调。
  1.4 规划基准年与规划期
  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
第二章 “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和“十一五”形势预测

  2.1“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结合生态市建设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扎扎实实地实施“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1)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市区及各县级城市都相继建设气化、热化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烟尘污染治理,有效减缓了大气煤烟型污染。2005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也均好于国家三级标准,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
  (2)主要水域水质保持稳定。松花江出境断面水质控制在国家三类水体标准以内。强化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完成了全市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通过了专家论证,完成了市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简易划界立标工作。
  (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十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在狠抓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开展了环境违法排污企业综合整治,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并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4)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以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实施了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草建设,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止,局部得到恢复。前郭县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和乾安大布苏狼牙坝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8个有机食品实验基地,2个通过了认证。
  (5)城市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市区及县级以上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均控制在58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9分贝以下,达到了“十五”计划目标要求。
  2.2“十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展缓慢。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没有按计划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没有开工建设,主要原因是地方经济支撑能力不强,环保项目投资超过当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2)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机制。“十五”计划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以及建设等部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部门间配合不足,致使计划中部分任务和项目无法落实,影响各项目标的实现。
  (3)监管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行政干预、地方保护等执法难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造成工业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个别违法排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以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全过程污染控制及节能降耗监督管理不够。

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指标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2 环境保护目标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总目标是:
  到2010年,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开始恢复,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确保放射源与辐射环境安全,完善环境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环境监管能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
  3.3 环境保护指标 
  (1)水环境质量指标
  —松花江出境断面控制在Ⅲ类水体标准。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得到有效防护,水质达标率达到90%。
  (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县城空气质量稳定控制在国家三级标准以内,力争达到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指标
  —市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
  (4)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大于20%;
  —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12.5%;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力争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5)辐射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及辐射污染源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6)总量控制指标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5605吨和24100吨。
  (7)污染防治指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大于50%,其中市区达到60%,县城达到4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60%,其中市区达到70%,县城达到50%;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4.1 目标
  (1)城市空气质量
  到2010年,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空气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分别控制在200微克/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100微克/立方米。县城空气质量稳定控制在国家三级标准以内,力争达到二级标准。城镇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5%以上、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5%以上。
  (2)城市水环境质量
  到2010年,松花江松原段水质有所改善,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0%,县城达到40%;
  (3)城市环境噪声
  到2010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
  (4)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
  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县城达到50%;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大于85%;医疗垃圾废物基本实现安全处置。
  4.2 主要任务
  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解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污染以及大气煤烟型污染,使城镇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1)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规范沿江排污口,限期拆除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完善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清理并逐步关停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单位。消除水源地污染隐患,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
  (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回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在江北、乾安、长岭、扶余各建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管网189千米。全面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配套管网建设,统筹考虑污水回用。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创建节水型社会,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监管,规划期间,现有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严禁超标排放污水。
  (3)继续实施“蓝天”工程。推广清洁燃料,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城市气化、热化工程建设,加大城市单体采暖锅炉整治力度,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防治,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4)加强环境噪声管理。加大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噪声的监督管理,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5)建设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力度,减少垃圾产生量。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运营监管,保证医疗废物基本实现安全处置。

第五章  工业污染防治

  5.1 目标
  到2010年,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力争控制在2005年末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在12000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保持在2005年水平,综合利用率达到6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95%。 
  5.2 主要任务
  本着“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继续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治理老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消耗,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
  (1)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在石油化工、燃煤电厂、粮食深加工等重排污行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过程控制污染。
  (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突出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燃煤电厂、化工、水泥、玉米深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废水排污大户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施燃煤电厂和自备电厂的脱硫除尘工程,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

  (3)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监管。加大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开展危险废物的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规范危险废物的日常管理。严格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和危险废物出口企业的监管。加强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管理,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水平。
  (4)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监督管理,保护群众健康安全。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实行身份证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

  6.1 目标
  到2010年,全市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开始恢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遏制人为生态破坏。提高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力争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农村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大于20%;森林覆盖率达到12.5%;10%的县乡村开展相应级别的生态示范系列创建活动;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
  6.2 主要任务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强化分区保护,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初步遏制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恶化趋势。
  (1)继续开展草原围栏和生态草建设。推进全市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草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三化”草场改良项目的建设,严格实施禁牧、轮牧等有力措施,努力改善草原生态。
  (2)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建设水平,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加强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监管。继续强化对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监管,遏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上。
  (4)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严格实施禁猎、禁捕等措施,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市场监控,预防外来物种入侵,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5)整治农村环境,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推广清洁能源和水源保护为重点,解决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污染,加强水源保护,使农村及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转变。
  (6)开展土壤环境污染普查,加强面源污染控制。通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普查,掌握土壤的污染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治,进行土壤修复试点工程,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逐步控制化肥农药污染,减轻对地面水的污染。
  (7)巩固和推进生态市(县)、环境优美乡镇、有机食品基地等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改善生态环境的新办法,并逐步推广。

第七章 水域环境保护

  7.1 目标
  到2010年,松花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体标准,城区水域达到Ⅳ类水体标准。
  7.2 主要任务
  (1)加强水资源与生态保障。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维持健康的水生态系统。限制高耗水产业,要求建设污水回用设施。保护湿地,发挥湿地在水生态保障中的作用。
  (2)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规划在江北、乾安、长岭、扶余各建1座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建设,前郭、乾安、长岭、扶余各建1座垃圾处理场,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减少污染物对流域水体的影响。

  (3)强化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严格落实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对纳入规划中的前郭石化分公司、华润赛力事达玉米工业有限公司、松原市吉安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松原长山化肥厂、吉安生化乾安酒精有限责任公司、乾安万亿达亚麻纺织厂6个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项目,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行中水回用,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实现达标排放。
  (4)加强面源污染的管理。初步控制流域面源污染,调整种植结构,控制化肥使用量,改进施肥施药方法,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初步控制农田面源对流域水体水质的影响。强化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建设生态隔离缓冲带,提高水源涵养林面积。
  (5)加强对分散畜禽养殖的管理。严格限制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对敏感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关闭和迁移,并加强日常监测和执法检查。

第八章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8.1 执法能力建设
  8.1.1 执法能力建设目标
  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规范环境执法程序和环境管理行为,提高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水平,切实做到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市县环境监察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水平,环境监察机构、人员、经费按照国家要求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8.1.2 主要任务
  (1)加强环境监察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管体制,提高环境执法监察能力。
  (2)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3)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建立环境安全监控指挥设施中心,建立跨地区、跨部门报警服务系统。配备必要的水、气应急监测车和设备以及防护设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4)完善环境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强化环境违法案件向司法机关移送的力度。
  8.2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8.2.1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标
  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处理、传输能力建设,市、县两级环境监测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水平。建成市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实现空气环境质量日报。建成松花江出境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分中心。
  8.2.2 主要任务
  (1)实施全市环境监测体系标准化建设。强化市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县级监测能力建设,其中市、县两级环境监测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
  (2)建成松花江出境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实现水质质量周报。
  (3)建设市级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实现空气质量日报。
  (4)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污染负荷大于80%的,自动在线监控率大于50%。
  (5)建立市级环境安全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
  8.3 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8.3.1 目标
  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增加环境宣传教育投入,创新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环境意识及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8.3.2 主要任务
  (1)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手段和能力的建设,加大环境宣传教育投入,提高环境宣传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2)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3)传播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及开展其他领域的创绿活动。
  (4)开展以各类环境执法为主题的环境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的环境法制观念。
  (5)加强农村的环境宣传教育。
  (6)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推动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
  8.4 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8.4.1 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目标
  加强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网络,建立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的环境信息政府网站,开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当渠道。
  8.4.2 环境信息能力建设主要任务
  (1)加强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集中力量建设“环保内网”、“环保外网”和“互联网”并用的环境信息网络平台、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环境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实现环保数据的时时查询,开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当渠道。
  (2)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电子政务,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环保部门统一、定期发布城市空气、流域水质、饮用水源水质和城市噪声等环境信息。
  (3)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统计、规划、信息队伍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信息采集和传输能力,确保全面、及时、准确提供环境综合信息。
  (4)集中力量建设实现网上信访及投诉,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及审批,重大项目及重大环保决策网上调查,实现政务公开。
  (5)建立具有环境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和决策支持功能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视、及时的技术支持,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8.5 辐射环境能力建设
  8.5.1 辐射环境能力建设目标
  到2010年,达到国家辐射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水平,配备必要的应急仪器设备,具有辐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8.5.2 辐射环境能力建设主要任务
  (1)加强辐射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辐射环境执法监管体制,提高辐射环境管理能力。
  (2)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实施辐射安全许可制度,完成放射源应用单位安全许可证的换发工作。
  (3)加强对在用放射源的安全运行监督,实施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
  (4)安全处置废弃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5)加强射线装置和电磁发射装置的监督管理,确保环境及辐射污染源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6)建立先进的传输、通讯、显示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对放射源(3类以上流动源及放射性物质运输车)实施动态监控,提高辐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指挥水平和现场监测、污染处理能力。
第九章 重点工程与项目

  9.1 重点项目与投资
  为实现“十一五”环保规划目标,共确定规划项目48个,总投资150074万元。主要是环保系统自身能力建设项目、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以及根据国家政策及当地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实施的其他重点工程项目。
  9.2 重点工程项目
  (1)环保系统自身能力建设项目
  以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信息、环境宣传等领域的能力建设为重点。规划项目8个,总投资3040万元,实施主体为各级环保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
  (2)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医疗垃圾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规划项目11个,总投资70922万元,实施主体为有关县(区)政府和建设、卫生、公用事业等有关部门。
  (3)工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项目
  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确定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建设,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规划项目17个,总投资为23860万元,实施主体为有关企业。
  (4)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项目12个,总投资为52252万元,实施主体为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
  (5)根据国家政策及当地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实施的,未列入规划的工程也属重点工程。


第十章 保障措施

  10.1 规划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
  市政府负责对辖区环境质量的管理。通过层层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调动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力量共同保护和改善环境。把环保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及激励制度,促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在限期内完不成任务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市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考核办法要求,追究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地方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科目,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占公共支出的比例,重点保障环境执法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科研等经费。
  (2)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执法手段,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环境执法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将环境保护从主要用行政办法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严格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力度,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项目,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三同时”、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非法转移或倾倒危险废物及废弃化学品、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
  强化各类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新建、扩建和改建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级分解到各县(区)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或控制目标的县(区),应限期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并严格控制增加污染的新建项目。
  完善排污申报和许可制度。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单位必须申领排污许可证;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污染严重的部分企业,从严发放排污许可证。
  强化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或停产,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主要污染源和风险源的监控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达标情况。要切实加强对环境噪声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严格执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深入开展环保规划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污染防治紧迫感,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实行环保政务公开,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发挥环境信息政府网站的作用,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等环节的环境管理,要采用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10.2 规划实施与考核
  (1)强化管理,分类指导。
  当地政府要对规划项目进行细化,明确项目的完成时限,对各项保障措施进行合理排序,设定相应的实施时间表,适时调整,滚动实施。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综合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项目,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牵头投资或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制定推进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收费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规定和优惠政策。对于其他环境保护项目,政府要以政策为引导,加以扶持,其资金来源主要靠企业、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筹措。


  (2)开拓投资渠道,落实项目建设经费。
  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投资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动员和吸收社会资金,形成合理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体系,推动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加大规划项目投资倾向性。在安排国债、中央环保补助等资金时,以规划为依据,集中有限资金,优先安排纳入规划项目的建设资金,保证规划任务的完成。
  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按照“污染者负担,受益者分摊”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收取污染物处理费、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环保事业。建立鼓励使用污水处理再生水的价格激励机制,完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费标准。建立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动作的机制,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推进环境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公约、国际环境基金、国际金融组织有利的资金机制。
  建立有利于环保的税费经济政策。按照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逐步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与环保有关的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工艺、设备和产品以及环保捐助行为,给予税收减免、优先采购、政策扶持等优惠。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等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解决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人群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补偿问题。矿产资源开发要征收生态补偿费,建立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
  (3)建立规划评估制度。
  在规划期内,结合国家和省的政策、经济发展形势,对规划任务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目标、规划任务进行梳理调整,对规划项目进行滚动调整,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指导性。